<正> 一、引言低温生物学经常要研究生物体在降(升)温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情况,低温生物显微镜就是为此目的而研制的。麻省理工学院Cravalho 和Diller 在1970年报导了第一台自动控温的低温生物显微镜[1],它是用恒定的氮气流作为冷源,用镀在载物片上的氧化锡膜作为加热器来调节样品温度。后来的低温生物显微镜几乎都是这种结构[2。3]。但是,这种方案有一些缺点,如液氮耗量大,加热器易烧坏,镀膜影响成象质量等。1985年,我们研制成一套新型的低温生物显微镜系统。它不用镀膜加热,避免了由此引起的一些缺点。该系统用微机控温,控温范围为-196~50℃,控温精度0.1K,升(降)温速率可在0~100℃/分内任意选定;它具有高分辨率的摄录像系统,可以获得生物体在低温下变化的清晰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