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党性、人民性的话语起源与行动逻辑
被引:41
作者
:
李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李冉
邹汉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邹汉阳
机构
:
[1]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来源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14年
/ 05期
关键词
:
中国共产党;
党性;
人民性;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
030501 ;
030504 ;
摘要
: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党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频频使用的重要术语。最初,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在政治话语的层面上使用党性与人民性的。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第一次提出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论"。"统一论"的提出及其践行深刻改造了党性、人民性的话语属性,将其由政治话语改造为政治议题,也就赋予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的行动逻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来观察,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主要发生于两个层面:一是中国革命的宏观层面,二是新闻宣传的微观层面。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4
页数:7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