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国家理论与秦汉聚落形态研究——兼议宫崎市定的“中国都市国家论”

被引:9
作者
王彦辉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聚落形态; 城邑; 聚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秦汉文献中的"聚"或"聚落"等概念不能等同于现代考古学意义上的"聚落"。汉代城邑是在三代特别是战国时代城邑基础上修缮和发展起来的,其中约二分之一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古代聚落形态自商周以来就是城邑与"聚落"的共生并存,在秦汉强化乡里体制过程中,散在性的聚落以自然状态纳入国家行政系统。秦汉帝国对城乡社会的控制并不是通过有形的城郭实现的,在"大一统"专制体制下,国家不仅借助乡里组织和法律的严防牢笼社会成员,而且通过道德"城郭"控制人们的心理。宫崎市定用古代邑国与汉代乡聚亭地望上的重合论证汉代的乡聚亭都筑有城郭,进而得出中国上古经历过"都市国家"发展阶段的结论不能成立。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87+209 +209-210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秦汉乡亭制度研究.[M].苏卫国; 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  
秦代政区地理.[M].后晓荣;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三辅黄图校注.[M].何清谷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
[4]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M].侯旭东著;.商务印书馆.2005,
[5]  
管子校注.[M].黎翔凤撰.中华书局.2004,
[6]  
中国人口史.[M].葛剑雄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7]  
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M].许宏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8]  
说文解字.[M].(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中华书局.1998,
[9]  
尹湾汉墓简牍.[M].连云港市博物馆等编;.中华书局.1997,
[10]  
中国古代地理图集.[M].曹婉如等编;.文物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