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及应付方式特征的研究

被引:32
作者
姚树桥
郭文斌
吴大兴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精神病学; 抑郁症; 病例对照研究; 自动思维; 应付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应付方式随抑郁症状严重程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对 97例抑郁症患者分别在其入、出院时进行测评 ,测评工具包括自评抑郁量表 (SDS)、自动思维问卷(ATQ)和应付方式问卷 ,对 10 0例正常对照亦进行上述测评。结果 :1)治疗后SDS和ATQ得分显著下降 ,下降幅度分别为 2 4 99分和 3 1 97分 ;2 )治疗后“自责”得分显著下降 (P <0 0 5 ) ,“解决问题”得分显著增加 (P <0 0 5 ) ,“幻想、合理化”得分在治疗后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3 )SDS前后得分的差值与“ATQ、退避、自责”的前后差值呈显著正相关 ,Pearsonr为 0 2 1~ 0 61,与“解决问题”的差值呈显著负相关 (r为-0 2 5 ) ,ATQ前后得分的差值与“SDS、退避、自责”的前后差值呈显著正相关 (r为 0 2 5~ 0 61) ,与“解决问题”的前后差值呈显著负相关 (r为 -0 3 8) ,SDS前后差值与“幻想、合理化”治疗前后得分差值相关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自动思维、自责、解决问题”的得分随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变化 ,具有状态性特征 ;而“幻想、合理化”这两种应付方式则变化不显著 ,具有跨情境稳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12 / 41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 Ⅰ.应付的概念模式与效果估价 [J].
梁宝勇 ;
郭良才 ;
郭倩玉 ;
刘畅 ;
杜桂芝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9, (03) :62-64
[2]  
Sind negative Kognitionen Symptome einer Depression oder auch Ausdruck von Pers?nlichkeitszügen?[J] . S. Leucht,M. Wada,A. Kurz.Der Nervenarzt . 199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