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潜力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6
作者
张永科
孙茂
张雪君
何仲阳
马永平
不详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河北隆化三北种业育种中心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陕西杨凌
[4] 河北隆化
[5] 陕西杨凌
关键词
玉米; 高产潜力; 开发技术;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4.03.025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用直立叶型玉米杂交种作试材,就高密度下不同株行距处理的玉米杂交种产量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在7.5万株/hm2、9.0万株/hm2下50cm等行距条播较67cm等行距条播增产显著。选用直立叶型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采用50cm等行距条播,增大密度至7.5万~9.0万株/hm2,进行无水分和土壤营养胁迫下的规范化栽培,构成高光效玉米群体冠层光合系统技术体系,在当代玉米高产开发中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农业生态经济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7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成就与振兴 [J].
凌启鸿 .
作物杂志, 2003, (01) :1-7
[2]   普通玉米育种问题的研讨 [J].
张学舜 ;
田守芳 ;
刘经纬 ;
刘俊恒 .
玉米科学, 2001, (03) :42-44
[3]   玉米有效营养面积研究 [J].
韩秉进 ;
陈渊 ;
赵殿臣 .
玉米科学, 2001, (03) :64-68
[4]   美国玉米生产概况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张瑛 .
杂粮作物, 2000, (03) :10-13
[5]   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J].
王庆成 ;
牛玉贞 ;
徐庆章 ;
王忠孝 ;
张军 .
作物学报, 1996, (02) :223-227
[6]   玉米株型与群体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 [J].
徐庆章 ;
王庆成 ;
牛玉贞 ;
王忠孝 ;
张军 .
作物学报, 1995, (04) :492-496
[7]   玉米群体冠层特征与光截获及产量关系的研究 [J].
沈秀瑛 ;
戴俊英 ;
胡安畅 ;
顾慰连 ;
郑波 .
作物学报, 1993, (03) :246-252
[8]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J].
胡昌浩 ;
董树亭 ;
岳寿松 ;
王群瑛 ;
高荣岐 ;
潘子龙 .
作物学报, 1993, (01) :63-69
[9]   美国玉米生产及考察后的反思 [J].
陈国平 .
作物杂志, 1992, (02) :1-4
[10]   夏玉米高产规律的研究——Ⅰ.高产玉米的生理指标 [J].
王忠孝 ;
王庆成 ;
牛玉贞 ;
杜成贵 ;
高学曾 ;
李登海 ;
毛丽华 .
山东农业科学, 1988, (05)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