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折分期治疗对骨折愈合作用的X线与组织学研究

被引:23
作者
温建民 [1 ]
徐颖鹏 [1 ]
孙永生 [2 ]
雷仲民 [3 ]
徐海斌 [4 ]
桑志成 [1 ]
胡海威 [1 ]
成永忠 [1 ]
佟云 [1 ]
孙卫东 [1 ]
韩凤岳 [1 ]
李莉 [1 ]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
[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科
[4]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骨折; 中医疗法; 放射学; 组织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4 [中医骨伤科];
学科分类号
100508 ;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骨折分期治疗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探讨中药治疗骨折的最佳分期方法。方法:于SD大鼠双侧胫骨上1/3段前部的中点,造成2mm×1·5mm骨质缺损,作为骨折愈合模型。222只雄性SD大鼠,首先随机取出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他216只于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三期治疗组、二期治疗组、一期治疗组以及模型对照组,每组54只。分别给予中药三期、二期、一期治疗以及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分别于术后1、3、5、7、9、12、15、21、28d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右侧胫骨标本作为观察对象,通过X线检查及组织学检查评价几种分期治疗方法对骨缺损愈合的作用。结果:X线片肉眼观察示:模型对照组自术后7d起,各时间点评分均低于或等于用药组,部分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二期治疗组总平均评分最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X线片图像分析显示:术后9~28d,模型对照组在各个时间点的骨痂填充率均低于各用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各中药治疗组骨折愈合较模型对照组提前约1周。二期治疗组平均骨痂填充率最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组织学观察示:模型对照组在术后大部分时间点组织学评分低于各用药组,部分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二期治疗组在术后5~15d大部分时间点组织学评分有高于一期治疗组和三期治疗组的趋势。二期治疗组平均评分最高,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意义。结论:对骨折分期辨证治疗是必要的,二期治疗可能是骨折治疗的最佳分期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604 / 60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医正骨学.[M].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  
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M].苗明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3]   活血化瘀汤对骨折早期血管内皮细胞因子活性的影响 [J].
张俐 ;
叶俊材 .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23) :4798-4799
[4]   骨折三期治疗对骨生长因子FGF-2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孙永生 ;
温建民 ;
吴林生 ;
李莉 ;
韩凤岳 ;
徐颖鹏 ;
桑志成 ;
胡海威 ;
成永忠 .
中国骨伤, 2004, (04) :34-38
[5]   中药肢伤三方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J].
彭汉士 ;
贝美莲 ;
吴清和 ;
苏俊芳 ;
吴绍锋 ;
杨志东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02) :163-166
[6]   磁场对家兔实验性骨折愈合的组织学研究 [J].
张俐 ;
陈在得 ;
张安祯 .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7, (03) :6-9
[7]   理气药物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的初步研究 [J].
柴本甫 ;
过邦辅 .
中华医学杂志, 1962, (05) :29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