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素髎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苏醒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48
作者
许凯声 [1 ]
宋建华 [1 ]
黄迢华 [1 ]
黄志华 [1 ]
虞露长 [2 ]
郑伟萍 [2 ]
陈晓珊 [2 ]
刘川 [2 ]
机构
[1]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
[2] 福建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颅脑损伤,昏迷; 针刺疗法; 促苏醒; 穴,素髎; 穴,水沟;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14.06.002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比较针刺素髎与水沟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苏醒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取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神经外科常规急救与手术后的基础上,待病情相对稳定,将82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取素髎为主穴,劳宫、涌泉等为辅穴,内关、三阴交、翳风、完骨等为配穴,施强刺激促苏醒针刺手法治疗;对照组取水沟为主穴,辅穴和配穴同观察组,同样施强刺激促苏醒手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素髎穴与水沟穴针刺后即刻的临床表现,以及两组患者治疗45天、90天后昏迷GCS评分改善程度,评价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针刺后喷嚏反射出现率为85.7%(36/42),较对照组针刺后表现的喷嚏反射反应强烈[25.0%(10/40),P<0.01];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64.6±19.4)天vs(73.8±14.6)天,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苏醒率相当[88.1%(37/42)vs 75.0%(30/40),P>0.05];两组治疗后昏迷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观察组治疗90天后昏迷GCS评分优于对照组(9.52±2.32vs 8.47±2.14,P<0.05);观察组愈显率为45.2%(19/42),优于对照组的22.5%(9/40,P<0.05)。结论:针刺素髎为主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苏醒作用疗效确切,具有特有的促进喷嚏反射和兴奋呼吸中枢的功能,较针刺水沟为主促苏醒作用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529 / 5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针刺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觉醒功能障碍 [J].
涂小华 ;
何增义 ;
符晓 ;
陈艳华 ;
陈有林 ;
康绍军 .
中国针灸, 2010, (12) :974-976
[2]   持续电针为主促醒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疗效观察 [J].
彭璠 ;
陈泽奇 ;
罗杰坤 .
中国针灸 , 2010, (06) :465-468
[3]  
针刺对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观察[J]. 刘剑平,杨志林,王敏善,石荣,朱保平.中国针灸. 2010(03)
[4]   醒脑开窍针法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苏醒治疗中的应用 [J].
刘水生 ;
唐尤佳 ;
郭秋霞 ;
罗林 ;
刘晓峰 .
实用临床医学, 2006, (10) :93-95
[5]   素髎、水沟穴主治机理新释 [J].
路玫 ;
曹大明 .
中国针灸, 2006, (07) :487-488
[6]   张家维教授临床运用素髎穴经验撷要 [J].
陈晓军 ;
张家维 ;
不详 .
中国针灸 , 2005, (11) :39-41
[7]   中西医结合对重症脑外伤昏迷病人促苏醒疗效观察 [J].
李壮志 ;
孙学东 ;
张学军 ;
曹任江 ;
戚本广 ;
刘书深 ;
不详 .
中国针灸 , 2003, (07) :6-8
[8]   针刺水沟穴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J].
刘应柯 ;
邓增义 ;
张黎帆 ;
张文理 ;
李留叶 ;
不详 .
中国针灸 , 1999, (10) :9-10
[9]   “醒脑开窍”针法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 [J].
石学敏 ;
傅立新 ;
赵铭辉 ;
翟娜 ;
李平 ;
赵立荣 ;
张合恩 ;
苏安英 ;
不详 .
中国针灸 , 1998, (07) :21-24+4
[10]   针灸素据穴对血压影响的临床观察 [J].
刘宏伟 .
河南中医, 1998, (01) :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