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比较

被引:24
作者
魏捷
余辉
匡廷云
贲桂英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研究中心!北京
[2]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
关键词
青海高原; 珠芽蓼; 叶绿体超微结构; 类囊体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4 [植物形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研究了生长于青海高原 3个海拔地带 (2 5 0 0 m、 32 0 0 m、 3980 m )的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 .)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发现随着海拔的升高 ,叶绿体结构呈现显著的变化趋势。 2 5 0 0 m和32 0 0 m处叶绿体形状规则 ,分布在细胞边缘。 3980 m处叶绿体膨大变形 ,且分布在整个细胞当中。海拔升高 ,类囊体膜减少 ,膜垛叠程度减小。不同海拔珠芽蓼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结构差异较大 ,特点显著。随海拔升高 ,珠芽蓼叶绿体破坏程度增加。主要表现为类囊体膜肿胀、类囊体膜溶解和叶绿体破裂。许多破裂的叶绿体中残留有发达的基粒和大而多的淀粉粒。珠芽蓼叶绿体的这些结构特征 ,既是环境胁迫的结果 ,又是植物适应性的表现
引用
收藏
页码:304 / 307+387 +38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青海高原不同海拔地带生长的珠芽蓼光合特性的比较 [J].
魏捷 ;
贲桂英 ;
余辉 ;
唐崇钦 ;
匡廷云 .
生物物理学报, 1998, (03) :150-156
[2]   高海拔地区植物的光合特性 [J].
卢存福,贲桂英 .
植物学通报, 1995, (02) :38-42+56
[3]   矮嵩草光合作用与环境因素关系的比较研究 [J].
卢存福,贲桂英,韩发,师生波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5, (01) :72-78
[4]   水分胁迫导致小麦叶片光合作用下降的非气孔因素 [J].
王邦锡 ;
何军贤 ;
黄久常 .
植物生理学报, 1992, (01) :77-84
[5]   典型盐地植物叶绿体超微结构的研究 [J].
贾恢光 ;
赵曼容 .
西北植物学报, 1990, (01) :70-72+83
[6]  
Grana stacking and protection of Photosystem II in thylakoid membranes of higher plant leaves under sustained high irradiance: An hypothesis[J] . Jan M. Anderson,Eva-Mari Aro.Photosynthesis Research . 199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