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区两熟制稻田保护性耕作的稻田生态效应

被引:14
作者
郑家国
谢红梅
姜心禄
吴婕
机构
[1]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2] 四川省农科院土肥所农业部长江上游农业资源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稻田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 产量; 水分生产效益; 土壤肥力; 投入/产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针对四川省两熟制稻-麦(油)秸秆资源丰富,但处理难的现状,研究了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下,秸秆还田种类(麦秸、油菜秸)和还田数量(全量、半量)的稻田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麦秸、油菜秸全量还田增产效果明显,分别比对照增产4.84%、6.20%;秸秆还田节水效益不明显,麦秸水分生产效率未得到改善,油菜秸还田水稻水分生产效率增加,油全、油半处理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高0.048、0.045、0.039、0.032;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土壤,土壤全N、P、速效养分及微量元素含量显著提高,其中土壤速效氮麦全、麦半处理分别增加14.5、18.1mg/kg;此外,秸秆全量还田投入/产出值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秸秆的高效循环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94 / 29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保护性耕作增产机理分析 [J].
曹连生 .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4, (01) :7-9
[2]   农业节水的科学基础 [J].
唐登银 ;
罗毅 ;
于强 .
灌溉排水, 2000, (02) :1-9
[3]   谈覆盖免耕 [J].
娄成后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9, (01) :39-42
[4]  
秸秆还田的机理与技术模式[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刘巽浩等主编, 2001
[5]  
简阳县农业区划资料汇编 .2 简阳县农业区划委员会.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