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归因的内隐特征与攻击行为

被引:29
作者
叶茂林
杨治良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内隐归因特征; 攻击行为;
D O I
10.16719/j.cnki.1671-6981.2004.04.013
中图分类号
B848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本研究使用投射法这一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 ,考察了未成年人罪犯群体与正常群体的攻击行为内隐社会认知过程的特征 ,结果表明 :整体上而言 ,未成年人罪犯群体与正常群体的内隐归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罪犯的内控程度要低于常人的内控程度。从而得出罪犯产生攻击性犯罪行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的归因存在偏差 ,支持了攻击行为成因的归因模型。未成年人男女两性在内隐的内外控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且结果提示归因方式与女性罪犯的攻击行为没有必然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21 / 82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攻击性研究方法 [J].
叶茂林 .
心理科学, 2003, (02) :334-336
[2]  
被攻击者的性别差异研究.[J].高桦;.社会心理科学.1997, 04
[3]  
被攻击者的性别差异研究.[J].高桦;.社会心理科学.1997, 04
[4]   内隐社会认知的初步实验研究 [J].
杨治良 ;
刘素珍 ;
钟毅平 ;
高桦 ;
唐永明 .
心理学报, 1997, (01) :18+20-23
[5]  
社会心理学.[M].石秀印等编著;章志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  
现代社会心理学.[M].时蓉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