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比较路径选择模型的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

被引:13
作者
姚晔 [1 ,2 ]
夏炎 [1 ,2 ]
范英 [3 ]
蒋茂荣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碳生产率; 结构分解分析; 空间比较路径选择模型; 区域差异性; 投入产出技术;
D O I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8.07.018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83305 ;
摘要
在考虑各地区内在联系的前提下,为以最少的双边比较次数,实现地区间可传递的多边比较,本文把最小生成树理论与空间结构分解分析相结合,提出了空间比较路径选择(SCPS)模型。利用2007年和2012年中国27地区的投入产出表,以碳生产率的五因素乘法分解为例,示范了SCPS模型的构建过程,并对中国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部门碳强度是影响区域碳生产率差异性以及各省碳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最终需求和产业结构也对碳生产率差异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地区可通过加大低碳投资力度,增强信息、技术及其他资源的跨省区合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缩小碳生产率差异性,提升碳生产率的整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绿色模式转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分析 [J].
王会娟 ;
夏炎 .
中国管理科学, 2017, 25 (08) :1-10
[2]   中国碳强度的影响因素解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 [J].
黄芳 ;
江可申 ;
卢愿清 ;
吴优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 42 (06) :40-46
[3]   二氧化碳强度减排目标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力研究 [J].
蔡圣华 ;
牟敦国 ;
方梦祥 .
中国管理科学, 2011, 19 (04) :167-173
[4]   基于最小生成树理论的空间结构分解模型 [J].
蒋雪梅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 (04) :150-161
[5]   关于结构分解技术中两种分解方法的比较研究 [J].
夏炎 ;
陈锡康 ;
杨翠红 .
运筹与管理, 2010, 19 (05) :27-33
[6]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碳生产率分析 [J].
何建坤 ;
苏明山 .
中国软科学, 2009, (10) :42-47+147
[7]  
Multi-region comparisons of emission performance: The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approach[J] . Bin Su,B.W. Ang.Ecological Indicators . 2016
[8]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echnical Progress on Industrial Carbon Productivity: An Approach Based on Proxy Measure[J] . Huan Zhang,Kangning Xu.Sustainability . 2016 (8)
[9]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oute alternative of carbon productivity promotion in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J].
Gao, Wenjing ;
Zhu, Zhishuang .
NATURAL HAZARDS, 2016, 82 (03) :1803-1815
[10]  
The driving forces of change in energy-related CO 2 emissions in Eastern, Western, Northern and Southern Europe: The LMDI approach to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 Victor Moutinho,António Carrizo Moreira,Pedro Miguel Silva.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