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群体性损害赔偿诉讼的类型化分析

被引:47
作者
熊跃敏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团体诉讼; 小额分散性侵害; 大规模侵害; 公益诉讼;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4.01.015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中,因单个受害人系争利益大小诉讼类型迥然有异:利益微小者,受害人难有起诉动力,通过受害人授权以贯彻程序保障毫无意义,须由法律直接赋予团体诉讼实施权,制止违法行为、超越填补损失成为其一般目的;利益重大者,为诉讼经济考虑,亦有适用群体诉讼的必要,但诉讼实施权须由受害人明示授予,以保障其程序利益与实体利益,补偿损失、救济个体权利仍为这类案件的主要目的。消费者群体性损害赔偿诉讼的上述分化在两大法系国家及地区主要群体性诉讼中已经显现。以此来考察我国的群体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制度的高成本决定了其无力救济小额分散性利益,其在救济大规模利益方面的困境则可通过程序保障的实质化加以缓解;公益诉讼应定位于对小额分散性利益的救济,以契合其公益性的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1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论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撇去不法收益之诉 [J].
吴泽勇 .
当代法学, 2010, 24 (03) :71-85
[2]  
日本的消费者团体诉讼制度[J]. 三木浩一,姚丽君.研究生法学. 2010 (01)
[3]   集团诉讼在德国:“异类”抑或“蓝本”? [J].
吴泽勇 .
法学家, 2009, (06) :105-119+156
[4]   德国团体诉讼的历史考察 [J].
吴泽勇 .
中外法学, 2009, 21 (04) :589-617
[5]  
法哲学观点看日本消费者问题及立法之解决[J]. 井上匡子,町村泰贵,今井弘道,赵莉.金陵法律评论. 2007(02)
[6]   “我不是刁民”——对话中国“公益诉讼第一人”丘建东 [J].
许浩 .
中国经济周刊, 2007, (26) :18-20
[7]   我国群体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J].
章武生 ;
杨严炎 .
法学研究, 2007, (02) :112-120
[8]  
公共利益与私人诉讼[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汤欣, 2009
[9]  
中国群体诉讼理论与案例评析[M]. 法律出版社 , 章武生, 2009
[10]  
群体性纠纷诉讼解决机制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汤维建,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