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太盆地硅质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热水成矿效应

被引:9
作者
李强
机构
[1]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硅质岩系; 地球化学; 热水沉积; 凤-太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 [地球化学]; P611 [矿床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陕西凤(县)-太(白县)泥盆纪沉积盆地内硅质岩系分布广泛,硅质岩系的岩石组合主要为硅质铁白云岩、铁白云石硅质岩和硅质岩。其产状稳定,延伸较远,与区域矿产关系密切。通过野外观测、显微镜研究、等离子质谱及电子探针等分析,对盆地内八卦庙金矿和八方山铅锌矿成岩-成矿硅质岩系的硅质岩系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硅质岩系富含Fe、Mn,而贫K、Na和Ti,Fe2O3/FeO值小于1,为还原环境沉积形成;Fe、Ti、Mn和Al元素含量比值反映了其沉积位置为大陆边缘;硅质岩系中Pb、Zn和Cu富集明显,稀土元素具有总量低(12.10×10-6~40.46×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明显(2.34~8.68),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趋势,铈和铕均为中等负-弱正异常。硅质岩、铁白云石硅质岩和硅质铁白云岩中的铈异常变化规律反映了沉积环境由还原向氧化条件的系统变化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南秦岭凤县八方山—八卦庙Pb—Zn与Au矿化的共生/共存关系研究 [J].
李强 ;
薛春纪 ;
刘淑文 ;
王晓虎 .
地质论评, 2007, (01) :65-74
[2]   陕西南秦岭志留系中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J].
朱华平 ;
张德全 .
地质找矿论丛, 2004, (02) :76-82+86
[3]   凤太泥盆纪拉分盆地中硅质铁白云岩-硅质岩特征及成岩成矿方式 [J].
方维萱 ;
刘方杰 ;
胡瑞忠 ;
黄转莹 .
岩石学报, 2000, (04) :700-710
[4]   陕西银硐子-大西沟菱铁银多金属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及成因 [J].
方维萱 ;
芦继英 .
沉积学报, 2000, (03) :431-438
[6]   陕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 [J].
方维萱 .
沉积学报, 1999, (01) :44-50
[7]   秦岭凤太盆地沉积建造的碳氧同位素特征 [J].
朱华平 ;
郭健 ;
朱宏洲 ;
张蓉 .
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 1998, (06) :2-6
[8]   东秦岭泥盆纪山阳-柞水成矿区电气石矿物化学和硼同位素组成 [J].
薛春纪 ;
蒋少涌 ;
李延河 .
地球化学, 1997, (01) :37-45
[9]   银洞子似碧玉岩的海底热液沉积特征研究 [J].
薛春纪 .
矿物岩石, 1991, (02) :31-40
[10]  
秦岭泥盆纪热水沉积[M]. 西安地图出版社 , 薛春纪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