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14
作者
刘秦玉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
[2]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 山东青岛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北太平洋; 副热带环流;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 温跃层;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4.05.002
中图分类号
P732.6 [海洋与大气的相互关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热量的经向输送中占重要地位。本文对近 10年有关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研究成果有 :用卫星高度计首次观测到全球海洋Rossby波的传播特征 ;确定了气候意义下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为 2支 ,揭示了其中一支与北太平洋模态水的存在有关 ,另一支是夏威夷群岛附近海洋 大气 陆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次发现了台湾以东黑潮流量有显著的准 10 0天振荡等。本文还提出了在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研究中目前存在的新科学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89 / 696+927 +9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海洋环流研讨会论文选集..曾庆存;.海洋出版社.1992,
[2]   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的两支东向逆流 [J].
李薇 ;
刘海龙 ;
刘秦玉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3, (05) :811-820+949
[3]   太平洋北赤道流区上层海洋季节内振荡及斜压稳定性 [J].
刘秦玉 ;
潘爱军 ;
刘征宇 .
海洋与湖沼, 2003, (01) :94-100
[4]   1995年以来我国对黑潮及琉球海流的研究 [J].
袁耀初 ;
苏纪兰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22) :2353-2356
[5]   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季节内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 [J].
刘秦玉 ;
王启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4) :549-555
[6]   黑潮在吕宋海峡的形变及动力机制 [J].
刘秦玉 ;
刘倬腾 ;
郑世培 ;
徐启春 ;
李薇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6, (04) :27-34
[7]   西北太平洋137°E断面海流的纬向体积输送 [J].
顾玉荷 .
海洋与湖沼, 1996, (01) :79-85
[8]   副热带逆流二十年研究概况(续) [J].
管秉贤 .
黄渤海海洋, 1988, (01) :71-86
[9]   副热带逆流二十年研究概况 [J].
管秉贤 .
黄渤海海洋, 1987, (04) :65-72
[10]  
副热带海区季节内Rossby长波及其对东海黑潮的影响.[D].林霄沛.中国海洋大学.200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