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形成

被引:25
作者
胡凡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耻感文化; 儒家; 齐桓公; 管仲; 羞耻感; 耻感; 先秦时期; 先秦; 孟子说; 人生理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206.2 [古代文学(~1840年)];
学科分类号
0501 ;
摘要
对耻辱、可耻之事的感受及其行为调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耻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引证了先秦典籍对耻感文化的论述以及各阶级、阶层人士由耻感文化所形成的行为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古代耻感文化的特点:(1)注重内省、慎独,强调反求诸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2)改过迁善,见贤思齐;(3)能激发人的一种奋斗精神;(4)崇尚操守,砥励名节。文章认为,先秦时期形成的耻感文化传统有着重要而又深远的实践意义,它以其独特的完整的体系而为后人所继承。认真发掘、继承和弘扬这种耻感文化,对于当今乃至21世纪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2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