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中的基层治理资源及其治理绩效基于鄂西南河村黑地的分析

被引:16
作者
狄金华 [1 ,2 ]
钟涨宝 [1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
[2] 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黑地; 治理; 变迁; 黑地政治;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14.01.003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鄂西南河村黑地的产生与演变为基点,展开对中国乡村社会治理变迁的研究。文章分析了基层政府同乡村社会的互动,进而探寻村庄社区内部的治理逻辑。研究发现,黑地的产生是科层制留给乡土社会实践空间、农户自我拓展生存资源以及村组干部摆平社区内部关系等多种因素形塑出来的结果。对于黑地的存在与分配,乡镇政府以默认的方式视而不见,它所赋予村组干部行为的自主性促使其在缺乏其他软性价值规范的治理手段的情况下,将土地本身作为一种治理手段。黑地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被不断地再生产和分配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74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日本视野中的中国农村精英.[M].(日) 田原史起; 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2]  
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研究.[M].周晓虹;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  
国家建设与政府行为.[M].周雪光; 刘世定; 折晓叶;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  
华北村治.[M].(美) 李怀印; 著.中华书局.2008,
[5]  
宋村的调解.[M].董磊明; 著.法律出版社.2008,
[6]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M].周黎安; 著.格致出版社.2008,
[7]  
小镇喧嚣.[M].吴毅;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8]  
经验与理论.[M].(美) 黄宗智;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M].高王凌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10]  
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M].张静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