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ESCO《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2011版)解读及启示

被引:33
作者
马宁
崔京菁
余胜泉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信息与通信技术; 教师专业学习; 技术素养; 知识深化; 知识创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了第二版《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该框架以技术素养、知识深化、知识创造三大教学方式为一级框架,以理解教育中的ICT、课程与评估、教学法、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组织与管理、教师专业学习等六大教育焦点领域为二级框架,构建了包含18个模块的教师能力体系,并对三大方式下各模块的细则、技术素养和知识深化方式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规范等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文在对该框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介绍了相关应用案例,并从版本演化、教育目标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系统性的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教师个性化培训、典型教学方式下的教师TPACK知识建构等方面探讨了该框架对我国的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 [J].
马宁 ;
陈庚 ;
刘俊生 ;
丁杰 ;
余胜泉 .
远程教育杂志, 2011, 29 (06) :3-9
[2]   面向过程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及成熟度模型建构 [J].
马宁 ;
余胜泉 .
远程教育杂志, 2010, 28 (01) :13-17
[3]   中外面向教师的国家ICT标准的比较研究 [J].
傅钢善 ;
葛文双 .
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2) :22-26
[4]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J].
何克抗 .
电化教育研究, 2005, (04) :37-40+44
[5]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余胜泉,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