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化、企业异质性与空间集聚——探寻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经验研究

被引:11
作者
郝寿义 [1 ]
范晓莉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2]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贸易自由化; 企业异质性; 集聚经济; 经济增长; 新经济地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F27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FE模型基础上引入企业异质性因素,研究不同经济主体的区位决策到空间集聚的内在机制。理论分析显示,在初始经济封闭的大国,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及产品种类的增加,所占份额较大的低(高)生产率企业更易形成空间集聚,产生本地市场放大效应,从而利于该国经济增长。中国1978-2010年经验数据的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程度、企业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多样化产品偏好的强度及集聚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验证了理论假说。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企业异质性与经济地理研究新进展 [J].
李晓萍 ;
江飞涛 .
经济学动态, 2011, (10) :114-119
[2]   贸易自由化、工业化与企业区位——新经济地理视角中国FDI流入的研究 [J].
安虎森 ;
颜银根 .
世界经济研究, 2011, (02) :54-58+88
[3]   集聚与分散: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整合研究 [J].
陈良文 ;
杨开忠 .
经济学(季刊), 2008, (01) :53-70
[4]  
区域经济学原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郝寿义, 2007
[5]  
城市经济[M]. 中信出版社 , (美) 雅各布斯, 2007
[6]   On the units of geographical economics [J].
Olsen, J .
GEOFORUM, 2002, 33 (02) :153-164
[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trade, and endogenous spatial fluctuations[J] . Gianmarco I.P. Ottaviano.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 2001 (1)
[8]  
Global Income Divergence, Trade,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Geography of Growth Take-Offs[J] . Richard E. Baldwin,Philippe Martin,Gianmarco I. P. Ottaviano.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 2001 (1)
[9]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public infrastructure[J] . Philippe Martin,Carol Ann Roger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199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