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无地方与非地方研究进展与启示

被引:32
作者
何瀚林 [1 ,2 ]
蔡晓梅 [1 ,2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2]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地理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地方; 非地方; 无地方; 研究进展;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4.06.008
中图分类号
K901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随着人文地理对地方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城市化、全球化浪潮对地方景观和地方性的巨大影响,因地方"贬值"所表征出来的"无地方"与"非地方"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国外关于"无地方"和"非地方"研究在概念辨析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文本分析、实证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哲学的存在性争论、理论性探索到实证研究,逐渐深入分析"无地方"和"非地方"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其所表征的人地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总体来看,国外对"无地方"和"非地方"的研究已有一定成就,而对其研究成果的辨析和引入将会给国内的地方研究带来理论研究的新视角以及实践层面的新思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31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超现代时期的空间非场所 [J].
陈永国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4 (06) :16-21
[2]   《非场所:超现代人类学入门》对空间文化的新启示 [J].
蔡思颖 .
文教资料, 2012, (16) :80-81
[3]   情境主题餐厅员工地方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以广州味道云南食府为例 [J].
蔡晓梅 ;
朱竑 ;
刘晨 .
地理学报, 2012, 67 (02) :239-252
[4]   “地方”概念对人文地理学各分支意义的辨识 [J].
周尚意 ;
唐顺英 ;
戴俊骋 .
人文地理, 2011, 26 (06) :10-13+9
[5]   “全球的地方感”理论述评与广州案例解读 [J].
钱俊希 ;
钱丽芸 ;
朱竑 .
人文地理, 2011, 26 (06) :40-44
[6]   地方性形成机制的结构主义与人文主义分析——以798和M50两个艺术区在城市地方性塑造中的作用为例 [J].
周尚意 ;
杨鸿雁 ;
孔翔 .
地理研究, 2011, 30 (09) :1566-1576
[7]   地方与认同:欧美人文地理学对地方的再认识 [J].
朱竑 ;
钱俊希 ;
陈晓亮 .
人文地理, 2010, 25 (06) :1-6
[8]   非场所 [J].
胡泳 .
商务周刊, 2007, (10) :96-96
[9]  
文化地理学[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英)迈克·克朗(MikeCrang)原著, 2003
[10]  
Home away from home: meanings of the American truck stop[J] . Stephanie Kozak.Journal of Cultural Geography . 20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