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自尊的功能:缓冲器,还是滤波器

被引:18
作者
常丽 [1 ]
杜建政 [2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
[2]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与行为研究所
关键词
内隐自尊; 内隐联想测验; 缓冲器假设; 滤波器假设;
D O I
10.16719/j.cnki.1671-6981.2007.04.053
中图分类号
B84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被试的内隐自尊,通过成败操纵来检验内隐自尊的缓冲器假设。研究发现,无论面对成功反馈还是失败反馈,高内隐自尊者对自己的表现均比较满意,且成功时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失败时的满意度;低内隐自尊者面对成功时对自己的表现满意,面对失败时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且二者差异显著。这表明内隐自尊可能并非具有缓冲作用,而是具有滤波作用。较之低内隐自尊者,高内隐自尊者在应对压力或威胁时能够更多地过滤负面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内隐自尊的滤波器假设。
引用
收藏
页码:1017 / 101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自尊对失败后抑郁、焦虑反应的缓冲效应 [J].
张向葵 ;
田录梅 .
心理学报, 2005, (02) :240-245
[2]   论自尊的心理意义 [J].
杨丽珠 ;
张丽华 .
心理学探新, 2003, (04) :10-12+16
[3]   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J].
蔡华俭 .
心理学报, 2003, (06) :796-801
[4]   内隐自尊的稳定性——成败操纵对内隐自尊的影响 [J].
蔡华俭 ;
杨治良 .
心理科学, 2003, (03) :461-464
[5]   自尊的本质 [J].
黄敏儿 .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02)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