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公路干扰对高寒荒漠草原草地群落的影响——以阿里地区沙生针茅型草地为例

被引:6
作者
张锦华
周忠浩
尼玛洛卓
张新全
粱川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
[2] 西藏地勘局
[3] 四川大学水电学院 四川 雅安
[4] 西藏 拉萨
[5] 四川 雅安
[6] 四川 成都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临时公路; 群落特征; 沙生针茅;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3.s1.003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临时公路干扰下西藏阿里地区温性荒漠草原草地的调查研究,从群落特征、多样性、生产能力和有性更新能力几个方面分析其对干扰的响应和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干扰群落特征具有明显的变化,中度干扰下第一优势种(沙生针茅)重要值增加,第二优势种(轮叶棘豆)下降,群落中开始有新的物种入侵(高原芥、灌木亚菊)。重度干扰下第一优势种(沙生针茅)重要值迅速降低而被高原芥取代,群落特征发生质的变化。中度干扰下群落多样性程度最高,重度干扰下最低。中度干扰下群落生产能力下降显著,地面生物量仅为原始群落的50.97%,经济类群变化不大;重度干扰下群落地面生物量为原始群落的45.14%,同时其经济类群发生显著变化。中度干扰下群落保持了相当的有性繁殖能力,重度干扰则使群落基本丧失了原有的有性繁殖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西藏统计年鉴.[M].达顿总编;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  
农业生态系统分析.[M].骆世明;彭少麟编著;.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