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适度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因为公允价值能够充分体现相关性的要求,更好地为投资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共有17项,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