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拟与现实之间——对我省青少年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状况的研究报告

被引:6
作者
薛彦萍
刘继贞
机构
[1]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2]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法律经济系
关键词
河北省; 青少年; 道德; 网络; 现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对我省青少年网络道德和现实道德状况的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少年能理性地面对网络,但也有少数青少年沉溺于网络;青少年的网络本质观基本是正确的,但对网络的使用存在偏差;青少年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主流是正确的、积极的,但在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真实世界有着不同的表现。问题的原因:道德教育主体比较单一,未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德育合力;网民教育还未真正纳入教育体系之中;道德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现实道德环境的缺失。我们认为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主体应三者并重,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应具体化,突出基本道德规范教育;道德教育途径应多样化,教育主体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中介开展德育活动;道德教育方式要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道德教育体系应有系统性,它的运行和发展需要社会其它领域的支持、需要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支持、需要德育管理的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世界德育演进视野里的中国学校德育 [J].
劳逊 .
当代青年研究, 1996, (05) :1-7
[2]  
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冯增俊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