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国技术进步的特殊性——中国体现式技术进步的重估

被引:6
作者
张勇 [1 ]
古明明 [2 ]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
[2]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增长核算法; 产出虚夸;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3.08.014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中国技术进步是否存在特殊性是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研究的关键。通过改进增长核算模型并结合对产出的调整和要素估算,发现中国技术进步的确存在特殊性。以投资为主的体现式技术进步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形式,对增长贡献高达28%,中性技术进步贡献则严重不足。但是中国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并无突出优势,且难以实现战略赶超。因此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型增长仍然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9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资本存量的再估算和分解 [J].
古明明 ;
张勇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2, (12) :29-41
[2]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价格低估与“隐性”虚增问题研究 [J].
张勇 ;
古明明 .
财贸经济, 2012, (11) :110-118
[3]   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典型事实 [J].
赵志耘 ;
吕冰洋 ;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7, (11) :18-31
[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5]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6]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J].
许宪春 .
经济学(季刊), 2002, (04) :23-36
[7]   The dynamic effects of neutral and investment-specific technology shocks [J].
Fisher, JDM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6, 114 (03) :413-451
[8]  
Gold into Base Metals: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J] . Alwyn You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03 (6)
[9]   Does the "new economy'' measure up to the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past? [J].
Gordon, RJ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0, 14 (04) :49-74
[10]   REFORMING CHINAS ECONOMIC-SYSTEM [J].
PERKINS, DH .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88, 26 (02) :6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