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水时间对水稻土中厌氧粘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夏淑红 [1 ]
由焦化 [1 ]
王保莉 [1 ]
曲东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水稻土; 厌氧培养; 厌氧粘细菌; 群落结构; PCR-RFL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模拟水稻土淹水过程,分析厌氧粘细菌(Anaeromyxobacter)群落结构随淹水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揭示其群落结构变化与微生物Fe(Ⅲ)还原的内在联系。水稻土样品分别淹水处理1h、1d、5d、10d、20d和30d,采用PCR-RFLP方法分析厌氧粘细菌的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测序序列提交NCBI,获得序列登录号为JF430083JF4301440。应用厌氧泥浆培养方法,测定水稻土中Fe(Ⅲ)还原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淹水不同时间处理中α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淹水20d处理的多样性最高,而10d处理的最小。不同淹水时间处理共产生了11种优势类型(P1P11),基于16S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3组。Group1和Group2分别包括5种优势类型均隶属于具有异化铁还原功能的厌氧粘细菌,其中P1优势类型在这两组中均存在。Group3与其他两组关系较远。不同淹水时期的水稻土中,厌氧粘细菌的群落结构发生着动态演替变化,其中Group1不仅与淹水前期的水铁矿还原有关,而且在淹水后期也与土壤中针铁矿还原能力密切相关。为进一步阐明厌氧粘细菌在土壤中的环境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93 / 8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碳源和淹水时间对水稻土微生物Fe(Ⅲ)还原能力的影响[J]. 易维洁,曲东,王庆.应用生态学报. 2010(12)
  • [2] 渭北旱塬长期施肥试验中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
    程林
    刘桂婷
    王保莉
    曲东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7) : 1333 - 1340
  • [3] 免耕水稻土壤中细菌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王英
    滕齐辉
    崔中利
    孙波
    曹慧
    胡锋
    [J]. 土壤学报, 2007, (01) : 137 - 143
  • [4] 水稻土中铁氧化物的厌氧还原及其对微生物过程的影响
    曲东
    张一平
    Schnell S
    Conrad R
    [J]. 土壤学报, 2003, (06) : 858 - 863
  • [5] 添加氧化铁对水稻土中H2、CO2和CH4形成的影响
    曲东
    张一平
    S.Schnell
    R.Conrad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8) : 1313 - 1316
  • [6] 外源氧化铁对水稻土甲烷形成的抑制
    曲东
    Sylvia Schnell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01) : 65 - 69
  • [7] 纯培养条件下不同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能力
    曲东
    Sylvia Schnell
    [J]. 微生物学报, 2001, (06) : 745 - 749
  • [8] Microbial reduction of weakly crystalline iron (III) oxides and suppression of methanogenesis in Paddy soil
    Qu, D
    Ratering, S
    Schnell, S
    [J].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4, 72 (06) : 1172 - 1181
  • [9] Strain FAc12, a dissimilatory iron-reducing member of the Anaeromyxobacter subgroup of Myxococcales[J] . Nicole Treude,Dirk Rosencrantz,Werner Liesack,Sylvia Schnell.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 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