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及其效应的思考

被引:10
作者
张吟雪
机构
[1]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数量型工具; 价格型工具; 利率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乃至从紧已经有半年时间。截至2011年5月12日存款准备金率已提高到2 1%的历史高位,进一步提升的余地很小。央行货币政策应该从倚重数量型工具向倚重价格型工具转换,下一步的调控措施应该在利率上多加考虑。低利率政策长期化是有害的,不应该长期维持。由于当前负利率的缺口较大,也给货币政策操作留下了较多的空间。考虑到防止经济的过分减速,对称和不对称加息都是可取的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5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从热钱概念争议看外汇总量调控 [J].
杨光 .
中国金融, 2011, (08) :46-47
[2]   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与对策分析 [J].
杨丹霞 ;
黄礼健 .
新金融, 2011, (03) :56-59
[3]   寻求稳定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 [J].
徐亚平 ;
王春贤 .
中国金融, 2011, (03) :57-58
[4]   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形成背景、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 [J].
周小川 .
金融研究, 2011, (01) :1-14
[6]   非常规货币政策性质的反思 [J].
让-克洛德·特里谢 ;
许小萍 .
中国金融, 2011, (01) :36-37
[7]   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 [J].
殷剑峰 .
中国金融, 2010, (23) :26-28
[8]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宏观调控 [J].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
张平 ;
刘霞辉 ;
张晓晶 ;
李成 ;
常欣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