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开发密度三维综合评估——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被引:7
作者
叶玉瑶 [1 ]
李升发 [1 ,2 ,3 ]
张虹鸥 [1 ]
苏泳娴 [1 ]
吴旗韬 [1 ]
吴康敏 [1 ]
刘凯 [4 ]
机构
[1] 广州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国土开发密度; 夜间灯光数据;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2920
中图分类号
TU982.2 [中国区域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1 ;
摘要
文章提出了一种国土开发密度的三维综合评估方法,即从开发强度、开发紧凑度和开发程度3个维度对国土开发密度进行多尺度综合评估,将国土开发密度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扩展。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与Landsat TM等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快速获取其区域建设用地及其上的社会经济要素空间分布信息,并采用三维综合评估方法对其的国土密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自1998年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国土开发模式以低密度蔓延式为主,新增建设用地开发程度低;伴随着建设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张,国土开发紧凑度呈下降趋势。2)国土开发密度空间差异明显,集中体现为城市群内外圈层分异特征日趋显著,内圈层的开发强度和开发程度明显高于外圈层。3)各城镇开发强度与开发紧凑度之间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U"型曲线关系,开发强度与开发程度之间的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即随着开发强度的提高,开发程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与传统的国土开发密度评估方法相比,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国土开发密度三维综合评估方法能够从规模、平面布局模式以及开发程度等多个维度综合反映国土开发模式的时空变化,并且能够在区域、城市、城镇、公里格网多个尺度开展研究,对于揭示国土开发模式的基本特征与时空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基于夜间灯光和土地利用数据的GDP空间化 [J].
韩向娣 ;
周艺 ;
王世新 ;
刘瑞 ;
姚尧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2, 27 (03) :396-405
[2]   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GDP空间化处理方法 [J].
韩向娣 ;
周艺 ;
王世新 ;
刘瑞 ;
姚尧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2, (01) :128-136
[3]   杭州城市蔓延评估体系及其治理对策 [J].
刘卫东 ;
谭韧骠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17-425
[4]   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分析 [J].
方创琳 ;
祁巍锋 ;
宋吉涛 .
地理学报, 2008, (10) :1011-1021
[5]   北京城市蔓延的测度与分析 [J].
蒋芳 ;
刘盛和 ;
袁弘 .
地理学报, 2007, (06) :649-658
[6]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 [J].
卓莉 ;
陈晋 ;
史培军 ;
辜智慧 ;
范一大 ;
一之瀬俊明 .
地理学报, 2005, (02) :266-276
[8]   基于DMSP/OLS数据的中国城市化过程研究——反映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灯光指数的构建 [J].
陈晋 ;
卓莉 ;
史培军 ;
一之濑俊明 .
遥感学报, 2003, (03) :168-175+241
[9]   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方法及其评价 [J].
林炳耀 .
城市规划汇刊, 1998, (03) :42-45+65
[10]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anges in urban sprawl between 2000 and 2010 in the United States[J] . Shima Hamidi,Reid Ewing.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