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盆地形成机制探讨——以渭河盆地为例

被引:22
作者
张宏卫
邓起东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
[2]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不对称盆地; 主控断裂; 次控断裂; 悬臂梁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首先讨论了渭河盆地的不对称性,并提出了不对称盆地主控断裂和次控断裂的概念。渭河盆地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1)盆地的横剖面形态不对称;(2)盆地南北两侧边界断裂的构造特征及其活动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3)深部构造形态不对称。最后,以渭河盆地为例,建立了“悬臂梁模型”,对不对称盆地边界控制断裂的发展演化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讨论。计算结果表明:(1)弯曲导致应力集中,并形成拉破裂;(2)破裂陡倾向自由端;(3)当梁的长度增大时,有可能在固定端形成新的拉破裂。
引用
收藏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西部地区门源—平凉—渭南地震测深剖面资料的分析解释 [J].
张少泉 ;
武利均 ;
郭建明 ;
陈学波 ;
赵静娴 ;
丁韫玉 ;
黄长林 ;
张诚 ;
陈志泰 .
地球物理学报, 1985, (05) :460-472
[2]   根据重力资料分析华北地区地壳结构的基本形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J].
魏梦华 ;
史志宏 ;
殷秀华 ;
刘占坡 .
地震地质, 1980, (02) :55-60
[3]   在块断构造的基础上說明秦岭两侧河流的发育 [J].
張伯声 .
地质学报, 1964, (04) :405-417
[4]  
鄂尔多斯周缘活动断裂系[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编, 1988
[5]  
固体力学基础[M]. 地质出版社 , 王仁 编,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