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53
作者
周晓光
罗先琼
杨琳琳
陈运彬
张小庄
赵庆国
机构
[1]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州:,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州:,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州:,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州:,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州:,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州: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剂; 婴儿,新生; 呼吸窘迫综合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新生儿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气管内滴注单剂PS治疗NRDS患儿 2 5例 ,并与同期未用PS治疗的 2 5例NRDS患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在应用PS后 2~ 3h皮肤颜色转红 ,经皮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 6h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动脉 /肺泡血氧分压比值 (a/APO2 )及呼吸机有效指数 (VEI)分别由 ( 48± 14)mmHg( 1mmHg =0 .133kPa)、0 .14± 0 .0 6及 ( 0 .16± 0 .0 9)ml/ (mmHg·kg)上升到 ( 6 5±2 9)mmHg、0 .2 4± 0 .15及 ( 0 .2 9± 0 .16 )ml/ (mmHg·kg) ;而氧合指数 (OI)、吸入氧浓度 (FiO2 )及平均气道压 (MAP)由 11.6± 5 .7、0 .5 9± 0 .13及 ( 15 .6± 3.1)cmH2 O( 1cmH2 O =0 .0 98kPa)逐渐降低至 6 .3±3 .4、0 .47± 0 .10及 ( 13 .5± 2 .4)cmH2 O。经广义线性模型方差分析 ,主效应、分组因素及时间因素对两组PaO2 、a/APO2 、OI、FiO2 、MAP及VEI的值具有明显影响。而分组与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无显著影响。治疗组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S能有效地改善NRDS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 ,缩短需要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进展 [J].
李军 .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7, (06) :357-360
[2]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学[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许植之,陈自励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