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凯恩斯主义路线

被引:5
作者
郑超愚 [1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增长和波动机制; 需求管理模式; 财政和货币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经济已经形成和将继续保持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发展模式,能够在固定资产投资、国际贸易顺差与银行体系流动性的链式互动作用中进行投资缺口和实际汇率的自我均衡调整,并且其经济波动主要受外部需求冲击驱动而必然耦合国际经济周期。由于潜在国民收入感应实际国民收入的滞后效应,以及国民收入储蓄倾向对国民收入增长速度的正向依存,中国需求管理应该采取微撞操作模式,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景气转折时期积极探索潜在总供给前沿,努力实现高水平国民收入均衡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8+2+159 +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滞后效应、多重均衡与反向软着陆:中国需求管理经验 [J].
郑超愚 .
金融研究, 2009, (04) :1-19
[2]  
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M]. 中信出版社 , 刘世锦, 2014
[3]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体系[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超愚, 2011
[4]  
The Global Economy:"Demand,Supply and Interdependence" .2 Furman,Jason. 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docs/jasonfurmanremarksglobalisraelbusinessconference1272014final2.pdf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