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溶菌酶基因治疗奶牛乳腺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50
作者
孙怀昌
于锋
苏建华
吴春华
张泉
李国才
机构
[1] 扬州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2] 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人溶菌酶; 基因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58.23 [牛];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将两种自行构建的表达人溶菌酶基因的重组质粒注射到患病奶牛的乳腺,经CMT试验证明对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具有治疗作用。将其中的p205C3LYZ注射入奶牛乳腺,经微球菌溶解试验证明溶菌酶的表达量达到1 18μg/ml以上,表达至少维持8d。不同注射次数、剂量和途径的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的治疗作用具有剂量和次数依赖性,3次注射450μg或2次注射400μg的治疗效果相当,乳房基部注射的治疗效果优于乳池注射。以CMT结果为主要指标的对比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对隐性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与青链霉素合剂接近,有效率分别为19/22(86 4%)和8/9(88 9%),优于中药乳炎消的治疗效果(9/13,69 2%)。3种药物治疗后,奶样中的细菌总数及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代表性致病菌的数量有明显下降,重组质粒和抗菌素治疗组的奶产量上升幅度高于中药治疗组。结果表明,表达人溶菌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对奶牛乳房炎具有可靠、持久的治疗效果,可以代替抗菌素使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奶牛乳房炎抗生素防治失败原因探讨 [J].
母安雄 ;
胡松华 .
中国兽医杂志, 2002, (02) :18-20
[2]   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 [J].
林锋强 ;
潘杭君 ;
胡松华 .
中国奶牛, 2002, (01) :40-42
[3]   奶牛乳房炎防治研究进展 [J].
杨龙骐 ;
沈永恕 ;
彭义 ;
赵芳 .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3) :177-181
[4]   溶菌酶的研究进展 [J].
荣晓花 ;
凌沛学 .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999, (06) :319-320
[5]   家兔初乳溶菌酶含量测定 [J].
曾林 ;
付兴伦 ;
贾世玉 ;
赵爱珍 .
中国养兔杂志, 1999, (05) :19-20
[6]   对奶牛乳房炎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及临床处理对策的探讨 [J].
胡士明 .
中国奶牛, 1998, (04) :40-41
[7]   奶牛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的细菌学分析 [J].
胡松华 ;
杜爱芳 ;
蔡渭明 .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8, (04) :8-10
[8]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治试验 [J].
萧乾庆 ;
冯端明 ;
王榕 ;
朱双瑜 ;
冯柏林 .
中国奶牛, 1997, (04)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