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4
作者
孙忠东
杨辰垣
陈涛
胡志伟
邢建洲
董念国
宋玉娥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科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科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科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科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科外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关键词
非心脏缺血预处理; 未成熟心肌; 心肌保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63 [病理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4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经典心脏缺血预处理、肾缺血预处理及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动物Langendorff灌注模型比较三种方法对缺血 /再灌(I/R)未成熟心肌损伤的效应。分为5组 :正常对照组(NC,n=6) ,离体心脏仅灌注KH液70min;缺血 /再灌 (I/R ,n=6) ,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停灌45min,恢复灌注15min改为工作心30min;心脏缺血预处理组 (IPC,n=6),离体心脏灌注15min转为工作心15min后反复2次缺血5min/再灌5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 ;肾缺血预处理组(K -IPC ,n=6) ,反复3次阻断左肾动脉5min,放开5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双下肢缺血预处理组 (DL-IPC ,n=6) ,反复3次捆扎双下肢5min,松开5min,然后重复I/R组方法。以左心室功能恢复、心肌含水量、血清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率 ,心肌组织ATP和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电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IPC、DL-IPC及K-IPC组在左心室功能恢复优于I/R组 (P<0.05) ,在ATP含量、SOD活性及心肌超微结构方面均优于I/R组(P<0.01) ,心肌含水量低于I/R组 (P<0.05) ,在MDA含量、CK、LDH漏出率方面均低于I/R组 (P<0.01)。结论不同部位的非心脏缺血预处理 ,与心脏缺血预处理可诱发同等的心肌保护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1+67 +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兔未成熟心肌增龄性变化及成熟时限的研究 [J].
耿庆 ;
高尚志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0, (03) :58-59
[2]  
Heart mitochondrial DNA and enzyme changes during early human development[J] . Jose Marin-Garcia,Radha Ananthakrishnan,Michael J. Goldenthal.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 . 20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