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28
作者
姚光辉 [1 ]
余新 [1 ]
林旗才 [2 ]
余喜然 [3 ]
赵素萍 [3 ]
朱红梅 [3 ]
林斐琦 [4 ]
机构
[1]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2] 尤溪县中医院内科
[3]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检验科
[4]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敏C反应蛋白; 炎症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体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1~11月住院的14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剔除入院前4周有急性感染病史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根据其病变情况分为I组(正常组,31例)、II组(内膜增厚组,48例)、III组(单个斑块组,27例)及IV组(多个斑块组,39例)。应用酶标多克隆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hs-CRP值,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IV组(8582.02μg/L±4637.42μg/L)、III组(4657.43μg/L±3227.49μg/L)和II组(3449.31μg/L±2297.30μg/L)hs-CRP值明显高于I组(1625.21μg/L±1243.49μg/L)(P<0.05),IV组hs-CRP值明显高于III组和II组(P<0.05),而III组和II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各种病因中,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hs-CRP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各病种之间相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炎症反应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CRP水平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且为独立的预测危险因素的指标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334 / 336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