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组织形态学与骨骼肌肌电图的影响

被引:39
作者
李庆雯
石田寅夫
郭义
桝田文八
马东明
李桂兰
王芬
王广军
机构
[1]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天津中医学院,日本铃鹿医疗科学大学,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学院天津
关键词
电针; 神经再生/针灸效应; 坐骨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 肌电描记术;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05.03.032
中图分类号
R245.97 [];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再生过程中神经组织形态学以及骨骼肌肌电图(EMG)的影响,寻找较适宜的电针参数。方法:构建坐骨神经截断后神经再生室,以5 Hz和100 Hz电针刺激患侧"环跳""足三里"和"三阴交",每次治疗10 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并设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时间为20 w。以神经纤维银染以及超微结构观察电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再生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Biopac多导电生理仪,测定腓肠肌EMG。结果:电针刺激能明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组织形态及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功能的恢复,其中以5 Hz电针组治疗效果最佳。结论:电针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重要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J].
单宝枝 ;
邵水金 .
上海针灸杂志, 1999, (02) :18-19
[2]   电生理检查对再生运动神经功能恢复评价的实验研究 [J].
肖颖锋 ;
洪光祥 ;
王发斌 ;
万圣祥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8, (06) :52-55
[3]   电针频率是决定家兔电针镇痛效果是否能被纳洛酮阻断的重要因素 [J].
王晓民 ;
周仲福 ;
韩济生 .
针刺研究, 1988, (01) :56-60
[4]   不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果与脊髓内甲啡肽和强啡肽释放量有关 [J].
费宏 ;
谢国玺 ;
韩济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6, (19) :1512-1515
[5]  
神经肌电图原理.[M].刘磊;岳文浩 著.科学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