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养分条件下稻草还田替代双季早稻氮钾肥比例的研究

被引:33
作者
曾研华
范呈根
吴建富
曾勇军
周春火
谭雪明
潘晓华
石庆华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双季早稻; 稻草还田; 稻草烧灰还田; 养分吸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3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等量氮磷钾养分投入条件下,长期稻草原位全量还田配施化肥对双季早稻氮(N)、磷(P)、钾(K)养分吸收累积、转运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稻草资源有效利用,维持并提高土壤肥力及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西温圳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陆两优996为供试材料,在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基础上设稻草还田、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共6个处理,除空白对照外,所有处理养分投入量相等。于2015年在早稻移栽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取地上部植株样,分析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N、P、K含量和累积量以及转运比例,并计算N、P、K养分利用效率。【结果】稻草还田提高了水稻产量,施肥条件下稻草还田处理比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平均增产2.9%6.4%,比不施肥区产量增幅高达23.8%26.0%,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无论是施肥区处理,还是无肥区处理,与稻草烧灰还田和稻草不还田处理相比,稻草还田植株中K含量及N、P、K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均较高,而N、P含量在生育后期较高,N、P、K积累量以施肥区处理大于相应的无肥区处理;稻草还田提高水稻N、P、K养分农学效率、回收率和养分偏生产力,且N、K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显著增加K的收获指数;稻草还田还提高了抽穗至成熟期茎鞘中N、P、K的转运量、转运率及转移养分对籽粒的贡献率,而叶片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稻草还田配施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同时还可以调节N、P、K养分的积累和转运,提高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稻草还田可替代化肥氮肥(N)29.5%、磷肥(P2O5)4.0%和钾肥(K2O)50.0%。综合考虑,稻草还田相比稻草烧灰还田而言是南方稻区土壤养分管理实现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658 / 66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D].卜毓坚.湖南农业大学.2007, 01
[2]   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J].
黄婷苗 ;
郑险峰 ;
侯仰毅 ;
李晓 ;
王朝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04) :853-863
[3]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晚播小麦养分平衡和产量的影响.[J].张姗;石祖梁;杨四军;顾克军;戴廷波;王飞;李想;孙仁华;.应用生态学报.2015, 09
[4]   等氮条件下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对春玉米的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J].
高洪军 ;
朱平 ;
彭畅 ;
张秀芝 ;
李强 ;
张卫建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02) :318-325
[5]   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 [J].
谢佳贵 ;
侯云鹏 ;
尹彩侠 ;
孔丽丽 ;
秦裕波 ;
李前 ;
王立春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 (05) :1110-1118
[6]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水稻根系分泌物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研究 [J].
徐国伟 ;
李帅 ;
赵永芳 ;
陈明灿 ;
李友军 .
草业学报, 2014, 23 (02) :140-146
[7]   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J].
陈志龙 ;
陈杰 ;
许建平 ;
张永春 .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 (07) :55-57
[8]   稻草原位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理化与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J].
曾研华 ;
吴建富 ;
潘晓华 ;
石庆华 ;
朱德峰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3, (03) :150-155
[9]   长期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河北潮土区作物产量和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J].
孙丽敏 ;
李春杰 ;
何萍 ;
刘孟朝 ;
胡景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5) :1096-1102
[10]   江西双季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吴建富 ;
潘晓华 ;
石庆华 ;
王苏影 ;
李涛 ;
李强 .
中国稻米, 2012, 18 (05)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