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内生真菌对茅苍术组培苗的生长及主要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张波
戴传超
方芳
陈佳昕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茅苍术; 内生真菌; 促生长; 总多酚含量; 挥发油;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9.0117
中图分类号
S567.211 [];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采用3种内生真菌与茅苍术组培苗共培养技术,研究了内生真菌对茅苍术组培苗生长及其主要挥发油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4周后,接内生真菌小菌核菌(AL3)的植株平均单株根数最多,比对照多92.7%(P<0.01),并极显著地提高了平均单株根系干质量,比对照高62.9%(P<0.01);而接种内生真菌小克银汉霉(AL4)和孔球孢霉(AL12)对茅苍术组培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AL3、AL4和AL12极显著提高了茅苍术叶片PAL酶活力,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8、8.0和11.1倍(P<0.01);AL3处理组的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3种酶活性与对照相似;而AL4处理组的3种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9.1%、37.1%和9.7%,AL12处理组的3种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4%、21.2%和9.6%;AL3、AL4和AL12都对茅苍术叶片总多酚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9.8%、86.2%和84.1%(P<0.01);接3种内生真菌都改变了挥发油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苍术酮、苍术醇、β-桉叶醇及苍术素的相对百分含量。
引用
收藏
页码:704 / 7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邹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A comparative study on essential oil components of wild and cultivated Atractylodes lancea and A-chinensis [J].
Takeda, O ;
Miki, E ;
Terabayashi, S ;
Okada, M ;
Lu, Y ;
He, HS ;
He, SA .
PLANTA MEDICA, 1996, 62 (05) :444-449
[3]   镉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J].
王云 ;
陈尧 ;
钱亚如 ;
杜银萍 ;
张燕 ;
董英 .
生态学杂志, 2008, (05) :767-770
[4]   茅苍术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在组培苗中的回接 [J].
陈佳昕 ;
戴传超 ;
李霞 ;
田林双 ;
谢慧 .
广西植物, 2008, (02) :256-260
[5]   烟草抗病性与防御酶活性间的关系研究进展 [J].
宋瑞芳 ;
丁永乐 ;
宫长荣 ;
徐光辉 ;
韩晓哲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5) :309-314
[6]   野生与栽培茅苍术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 [J].
徐晓兰 ;
冯煦 ;
王鸣 ;
欧阳臻 ;
夏冰 .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7, (01) :28-30
[7]   PRSV对番木瓜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J].
黄建昌 ;
肖艳 .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4) :1-4
[8]   内生真菌及其对宿主植物生态适应性的影响 [J].
谢丽华 ;
王国红 ;
杨民和 .
菌物研究, 2006, (03) :98-106
[9]   棉花叶片衰老生理研究进展 [J].
刘连涛 ;
李存东 ;
孙红春 ;
贾蕾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7) :316-321
[10]   短时间高温处理下桃芽酚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与休眠解除的关系 [J].
王海波 ;
李疆 ;
王孝娣 ;
赵海亮 ;
高东升 .
果树学报, 2006, (03) :36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