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博弈与监管制度有效性——产品质量监管的法经济学视角

被引:6
作者
谢地 [1 ]
孙志国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2] 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办公室
关键词
产品质量; 政府监管; 法经济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F203 [生产行业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中国食品、药品等消费品的产品质量问题,引起公众、政府甚至国外媒体与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也暴露出中国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某些缺陷。政府如何通过监管制度创新,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是保护国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需要,是提升"中国制造"信誉不可或缺手段,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合理与否,关键在于对参与人是否实施了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有效的约束和激励能够引导参与人遵守规则,而无效的约束和激励则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7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经济人的“再生”:对一种新综合的探讨与辩护 [J].
杨春学 .
经济研究, 2005, (11) :22-33
[2]  
侵权行为的经济分析.[M].黄文平;王则柯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  
制度与行为经济学.[M].(美)阿兰·斯密德(AllanA.Schmid)著;刘璨;吴水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制度经济学研究.[M].黄少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  
休谟政治论文选.[M].(英)休谟(Hume;David)著;张若衡译;.商务印书馆.1993,
[6]  
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美)西 蒙;杨 砾;徐 立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