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发展历程及其遗传组成分析

被引:15
作者
李春霞
苏俊
不详
机构
[1] 不详
[2] 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
[3] 不详
关键词
玉米;品种;发展历程;遗传组成;黑龙江省;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1999.01.008
中图分类号
S513.0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1980~1997年18年间种植面积在10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情况及其遗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我省玉米品种的变化特点是:80年代中前期以自育、早熟品种为主,单、三、双交种同时并用,80年代后期应用的中晚熟品种(如四单8、吉单101等)多为从吉林、辽宁等省引入的;90年代应用的优良品种以四单19、本育9、龙单13为主。同时还可以看出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的种质:在80年代集中在甸11、Bup44、大黄等几个骨干系上,90年代逐渐转向以Mo17类亚群、塘四平头群为主阶段。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了我省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改良研究与开发利用研究,从而拓宽基因资源,解决我省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