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合流及其发展路向

被引:22
作者
高奇琦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所
关键词
现实建构主义; 建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建构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近年来,在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出现了合流的趋势。作者认为,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物质主义+结构取向",而建构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观念主义+过程取向"。通过对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经典文本进行梳理,作者发现这些文本中包含大量的相互融通和交叉的内涵,而两大学派相互融合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政治哲学中汲取灵感。现实主义的哲学思维来源是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而建构主义的哲学思维来源是康德,对康德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发展的黑格尔处在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对黑格尔思想进行继承的两条路径对两大学派合流后的发展有重要启示。"黑格尔-马克思-哈贝马斯路径"可以对现实建构主义的发展有所启发,而"黑格尔-尼采-福柯路径"则可对建构现实主义的发展有所启发。现实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是规则性文化、社会化和认同,而建构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关系性权力、规训和他者。尽管这两个新发展的理论都基于西方的哲学传统,但是它们与中国外交的一些传统和特征有相似之处,并可能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某种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110+158 +158-159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Bridging the Gap: Toward A Realist‐Constructivist Dialogue.[J].Patrick ThaddeusJackson.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2004, 2
[2]  
Realist‐Constructivism and Morality.[J].Jennifer Sterling‐Folker.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2004, 2
[3]  
Constructivist Realism or Realist‐Constructivism?.[J].Patrick Thaddeus Jackson;Daniel H. Nexon.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2004, 2
[4]  
Power in Realist‐Constructivist Research.[J].Janice Bially Mattern.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2004, 2
[5]  
Realist Constructivism and Realist‐Constructivisms.[J].J. Samuel Barkin.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2004, 2
[6]  
Realist Constructivism.[J].J.SamuelBarkin.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2003, 3
[7]  
Kantian Constructivism in Moral Theory.[J]..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1980, 9
[8]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古希腊) 修昔底德; 著.商务印书馆.2011,
[9]  
建构世界中的国际关系.[M].(美)温都尔卡·库芭科娃(VendulkaKubalkova);(美)尼古拉斯·奥鲁夫(NicholasOnuf);(美)保罗·科维特(PaulKowert)主编;肖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  
邓晓芒讲黑格尔.[M].邓晓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