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瘟”概念区别谈中兽医防治畜禽传染性疾病

被引:2
作者
罗超应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
关键词
温病学; 传染性疾病; 辨证论治; 辨症施治; 治则; 温疫; 中兽医; 疠气; 传染病; 疾病; 清热方; 抗病原体; 理法方药; 六淫; 病因(中医); 防治方法;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 中医; 中国医药学; 西药; 瘟疫; 疫疠; 外感病; 畜禽;
D O I
10.16656/j.issn.1673-4696.1993.04.02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一)“温”“瘟”概念、 及其区别 中医学的有关“温” “瘟”概念,现在多趋于统一 用“温病”,“温疫”等来表述,而不再沿用“瘟病”或“瘟疫”等说法(孟澍江,1985)。相反,中兽医学与之相对应的不仅仍然沿用着“温热病”、“温热”、“温疫”及“瘟疫”或“瘟病”等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还表述为 温热(不传染) 温热病(发热) 温疫 瘟疫(传染) 寒疫(不发热) 我认为,中兽医学这一概念体系不符合中兽医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体系。这是因为其一,尽管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就较系统地提出了疠气病因学说,突破了“百病皆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0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