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抗生素废水净化菌株的分离筛选及其效果研究

被引:18
作者
王立群 [1 ]
孙文 [1 ]
章广德 [2 ]
曹立群 [1 ]
顾文杰 [1 ]
肖维伟 [1 ]
喻其林 [1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哈尔滨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关键词
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 废水处理; CODGr值; 分离与筛选; 效应菌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为使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生产废水得以有效处理,本研究以该类废水制作分离培养基,采用摇瓶实验模拟好氧曝气阶段,从活性污泥分离、筛选效应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确定最佳作用条件,验证对该废水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分离、筛选到B4、B5、B2和B7共4株对该废水有机物具有高效降解作用并对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有耐受能力的细菌,分别归类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温度是影响有机物降解效果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摇床转速;在摇瓶模拟的最佳作用条件下:即温度35℃、转速150 r/min和初始pH 7.0时,加入效应菌株组合的试验组有机物降解力比对照组提高10%左右,并使整个体系对有机物变化冲击的抗力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中试研究 [J].
孙京敏 ;
韩美清 ;
任立人 .
环境工程, 2007, (05) :14-16+2
[2]   白腐真菌处理二硝基重氮酚工业废水的研究 [J].
李丽 ;
张学才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39-42
[3]   真菌在含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J].
李济吾 ;
张珍 .
环境工程学报, 2007, (02) :20-24
[4]   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研究方法进展 [J].
朱海霞 ;
陈林海 ;
张大伟 ;
赵现方 ;
杨天佑 ;
陈洪卫 ;
闫亚娟 ;
汪杏莉 ;
秦广雍 ;
李宗义 .
生态学报, 2007, (01) :314-322
[5]   三种常见非发酵菌耐药性分析 [J].
朱永华 ;
史伟峰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6, (12) :1083-1084+1087
[6]   抗生素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J].
巩有奎 ;
张林生 .
工业水处理, 2005, (12) :1-5
[7]   剩余污泥强化一级处理抗生素废水 [J].
丁雷 ;
祁佩时 ;
黄华山 ;
韩洪彬 .
中国给水排水, 2004, (12) :40-42
[8]  
Fu-ming Zhang,Jeremy S. Knapp,Kelvin N. Tapley.Development of bioreactor systems for decolorization of Orange II using white rot fungus[J].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1999(1)
[9]  
任南琪等编著.污染控制微生物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1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魏复盛主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