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呼吸”作用及其性质研究的综述及展望

被引:3
作者
焦树林
高全洲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河流“呼吸”作用; 流域; 碳循环;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1109
中图分类号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流是联系地球系统各大碳库的纽带,其碳行为是解析地球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作为流域系统的重要"呼吸"窗口,河流"呼吸"作用的特征依赖于河道水-气界面体系中各种理化性状和反应条件以及流域系统内的各种自然环境特征,反映了流域有机质在河道系统中贮存、分解、转化规律。影响河流"呼吸"作用的直接因子有河道水体的温度、总碱度、pH值及其水动力条件和周围大气的风速、温度、湿度和大气的CO2分压等,而上述直接因子与流域的地理位置、形状、海拔高度、下垫面状况等相关。河流"呼吸"作用由于受上述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河流"呼吸"作用研究的发展方向应致力于在解决"大气碳源汇平衡"和"失踪的陆源碳"两个科学问题上有所作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黄河河流水体二氧化碳分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苏征
    张龙军
    王晓亮
    [J]. 海洋科学, 2005, (04) : 41 - 44
  • [2] 增江流域河流颗粒有机碳的来源、含量变化及输出通量
    陶贞
    高全洲
    姚冠荣
    沈承德
    邬俏钧
    吴志才
    刘冠超
    [J].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5) : 789 - 795
  • [3] 喀斯特地区瀑布效应产生的自然水软化过程
    章典
    Mervyn Peart
    师长兴
    张英俊
    朱安
    程星
    [J]. 沉积学报, 2004, (02) : 288 - 294
  • [4] CO2失汇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
    方精云
    朴世龙
    赵淑清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5) : 594 - 602
  • [5] 水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对大气CO的汇
    严国安
    刘永定
    [J]. 生态学报, 2001, (05) : 827 - 833
  • [6] 东海冬、夏两季表层海水的二氧化碳分压[J]. 张龙军,王彬宇,张经.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S1)
  • [7] 石灰华沉积机制的实验研究
    张英骏,程星,祝安
    [J]. 中国岩溶, 1994, (03) : 197 - 205
  • [8] 薄水效应初论
    程星
    [J]. 中国岩溶, 1994, (03) : 207 - 212
  • [9] 河成石灰华成因──掺气效应研究
    祝安
    [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1) : 33 - 39
  • [10] Distribu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China[J] . Julie Callahan,Minhan Dai,Robert F Chen,Xiaolin Li,Zhongming Lu,Wei Huang.Marine Chemistry . 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