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伊通幔源包体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成因岩石学意义

被引:11
作者
徐义刚
林传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英国伦敦皇家霍洛威大学地质学系
[3]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4] 英国爱丁堡大学地质地球物理系
关键词
幔源包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吉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6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利用离子探针分析了吉林伊通幔源包体(二辉橄榄岩、辉石岩和易剥橄榄岩)中单斜辉石和富钾玻璃体的微量元素(Ti、Zr、Nb、Hf、Rb、Sr、Ba、Y)和稀土元素(REE)含量。结果表明:(1)二辉橄榄岩的单斜辉石存在三种稀土配分型式:轻稀土(LREE)亏损型、U型和LREE富集型。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相邻REE的亏损程度随LREE富集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异熔融模型模拟计算表明,二辉橄榄岩为上地幔低程度(0~6%)部分熔融的残余,而LREE的富集与含挥发份富钾硅酸盐熔体的交代作用有关。“粗粒”和“糜棱”二辉橄榄岩的微量元素组成对比说明地幔交代富集事件发生在剪切变形之前。(2)辉石岩中单斜辉石具有与世界各地岩浆型辉石岩包体相似的稀土配分型式。HFSE亏损程度较低。因而代表了玄武质岩浆高压结晶的产物。辉石岩母岩浆类似于寄主玄武岩浆,而与富钾玻璃体无关。(3)易剥橄榄岩中单斜辉石富集LREE,稀土配分型式和HFSE亏损程度与富集LREE的二辉橄榄岩相比均十分相似。因此,微量元素数据支持了由岩石学研究获得的成因模式,即伊通易剥橄榄岩是交代流体与正常二辉橄榄岩相互反应的产物。交代流体(现为富K玻璃体)的形成与挥发份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7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