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副热带高压北移的非线性机理探讨

被引:3
作者
郑祖光
李秀玲
刘莉红
吴洪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夏季北移; 非线性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4.4 [高空气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中建立了含22个变量的强迫、耗散、非线性的斜压大气动力系统。该系统包含了超长波、长波和纬向气流三者的相互作用;反映了北半球两大洋、两大陆的“二波型”的纬向和经向非均匀热力强迫;采用相轨线图、流函数图以及Poincar啨图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出若干典型的流动体制和环流型式;用长方形通道中的流动近似地表征北半球环流。结果表明:(1)该系统能很好地刻画斜压大气中7种流动体制及其转换;随着夏季热力强迫的增大,系统状态经历了R1R12V-NVR12的变化。(2)刻画了4种主要的环流型式及其转换;随着夏季热力强迫的增大,环流型从G2转G3,即副高季节性北移西伸。(3)系统的流动体制和环流型式之间的联系表现为:夏季副热带高压北移西伸即G2转G3的变化,对应着流动体制由Rossby流转振荡态(R12V-NV);副热带高压在偏北位置上的南北向和东西向的振荡活动,则对应着系统振荡态的维持。
引用
收藏
页码:278 / 28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的活动 [J].
陶诗言 ;
张庆云 ;
张顺利 .
气象学报, 2001, (06) :747-758
[2]   副热带高压研究回顾及对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0, (04) :500-512
[3]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及异常的研究 [J].
张庆云 ;
陶诗言 .
气象学报, 1999, (05) :539-548
[4]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Ⅰ:尺度分析 [J].
吴国雄 ;
刘屹岷 ;
刘平 .
气象学报, 1999, (03) :2-8
[5]   初夏西太平洋副高南北位置长期变化的成因及预报 [J].
赵振国,陈国珍 .
热带气象学报, 1995, (03) :223-230
[6]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振荡 [J].
毕慕莹 .
气象学报, 1989, (04) :467-474
[7]   冬季热源位置与热源的南北宽度对定常行星波的影响 [J].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 1984, (02) :1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