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闽东三都湾养殖密集海区所捕获的大黄鱼冷却链全过程的产品品质和细菌相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刚捕获的大黄鱼,其细菌总数受养殖水域卫生状况影响很大,为4.1×106cfu/g,菌群中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居优势,占25.2%,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和弗氏柠檬酸杆菌(Cirtobacterfreundii)占较大比例。处理后的细菌总数和细菌相表明,加工处理过程没有明显的细菌污染。冰藏初期细菌总数明显下降,菌群中好冷的不动细菌(Acinetobactria)和摩氏杆菌(moxeralle)比例上升,其他菌群不同程度下降,出现了较多比例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p.)和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表明鱼体温度迅速下降对有些细菌产生了冷冲击致死作用。冷藏过程中,腐败希瓦氏菌增殖比其他细菌快,在货架期终点达到86.0%,是冷却链大黄鱼产品的优势腐败菌。货架期终点12 d时,细菌总数为6.7×107cf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