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2007年春季广州城区黑碳气溶胶污染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27
作者:

陶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朱李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韩静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谢文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何建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系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李顺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系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许振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2]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系
来源:
关键词:
黑碳;
PM2.5;
大气能见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7年4月利用黑碳仪(Aethalometer)、颗粒物在线观测仪(TEOM1400a)和现时天气现象传感器(PWD22)获得了大气细粒子中每5 min黑碳气溶胶(BC)浓度以及每30 min PM2.5浓度及大气能见度观测数据。结果发现:黑碳日均值浓度为7.4±2.9μg.m-3,变化范围分别为2.1~11.6μg.m-3。PM2.5日均值浓度为77.4±35.9μg.m-3,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9.6~183.3μg.m-3。黑碳小时浓度变化具有2个明显的峰值,主要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密切相关。黑碳浓度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与大气能见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分别为0.707和-0.529,表明黑碳是PM2.5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较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658 / 6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广州市大气能见度影响因子的贡献研究[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6) : 733 - 738刘新罡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张远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杨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黑碳气溶胶研究进展Ⅰ:排放、清除和浓度[J].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4) : 352 - 360许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王亚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陈振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任万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 [3] 灰霾的健康效应[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03) : 198 - 201白志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边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4] 2003年秋季西安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演化特征及其来源解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2) : 229 - 23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曹军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黑碳气溶胶研究新进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 (09) : 585 - 591+607白建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庚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6] 北京地区不同尺度气溶胶中黑碳含量的观测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1) : 17 - 22娄淑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毛节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王美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 [7] 北京地区春末─秋初气溶胶理化特性的观测研究[J]. 大气科学 , 2002, (03) : 401 - 411许 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冈田菊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张 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石广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 [8] 黑碳气溶胶及其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意义[J]. 气象, 2001, (11) : 3 - 7秦世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汤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温玉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9] 中国西部大气清洁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观测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 , 1999, (02) : 33 - 43汤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温玉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周凌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祁栋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郑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10] Black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1, 35 (25) : 4281 - 4296Streets, DG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Argonne Natl Lab, Argonne, IL 60439 USAGupta, S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Argonne Natl Lab, Argonne, IL 60439 USAWaldhoff, ST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Argonne Natl Lab, Argonne, IL 60439 USAWang, MQ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Argonne Natl Lab, Argonne, IL 60439 USABond, TC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Argonne Natl Lab, Argonne, IL 60439 USABo, YY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Argonne Natl Lab, Argonne, IL 60439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