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上升流演变及其与渔业的关系研究

被引:12
作者
何发祥
机构
[1] 厦门大学海洋系
关键词
上升流; 渔场; 台湾浅滩; 外海; 流动(力学); 埃尔尼诺; 厄尔尼诺; 表层盐度; 渔业; 水产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1975月7月温盐资料,证实了在渔场存在多单元上升流,兄弟屿和南澎列岛附近分别是沿岸和外海上升流最强海区。 我们认为在外斜—外深一带出现高营养盐的愿因是,在上升流期,由于垂直外海环流环演变,而导致南海底层冷水上升与爬升(或涌升)多次交替现象所产生的结果。 在埃尔尼诺年灯围产量锐减,在渔场夏季只出现一单元上升流,且上升流弱(除1965—1966年8—9月外),反之,在非埃尔尼诺年(除印度发生干旱和非埃尔尼诺头一年外)灯围产量高或较高,夏季都出现多单元上升流,且上升流强。此外还阐明了灯围产量与多单元上升流时间具有相关性,而与其次数具有逆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46 / 3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1860—1979年期间的厄尼诺年 [J].
王绍武 .
科学通报, 1985, (01) :52-56
[2]   关于进一步发展中上层鱼类生产的一些看法 [J].
李玉发 .
福建水产科技, 1982, (04) :13-18
[3]   关于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的研究 [J].
陈金泉 ;
傅子琅 ;
李法西 .
台湾海峡, 1982, (02) :5-13
[4]   福建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开发途径的探讨 [J].
汪伟洋 ;
卢振彬 .
福建水产科技, 1982, (03) :30-37
[5]  
海流原理[M]. - 科学出版社 , 景振华编,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