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针刺补泻的相对特异性

被引:32
作者
高希言
机构
[1]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关键词
针刺补泻; 针刺补法; 针刺泻法;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02.09.016
中图分类号
R245.3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讨针刺补泻手法对人体的作用,通过古代文献记载,以现代临床、实验研究为依据,结合在针灸教学、临床上的体会,对针刺补泻的作用进行探讨,认为补泻作用产生的关键不是针刺补泻手法的本身,而是患者在针刺时机体的机能状况。补泻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调气表现出补泻的效应,说明补泻效果的产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有补泻效果,即对虚证病人可以产生补的作用,对实证病人可以产生泻的作用,补法和泻法对虚实病证均有治疗作用,但对虚证要首用补法,对实证要首选泻法。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热补手法对不同证型穴位升温效应的观察 [J].
高希言 ;
牛学恩 .
中国针灸 , 1999, (02) :33-34
[2]   不同手法针刺对内毒素致热家兔体温的影响 [J].
方剑乔 ;
林咸明 ;
王月芳 ;
陈海英 .
针刺研究, 1996, (03) :50-54
[3]   多种热补手法对健康人穴温影响的对比观察 [J].
孙六合,张中成,路玫,姚俊卿,孟庆莲,马裕袖,高希言 .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5, (02) :40-43
[4]   多种热补手法对阳虚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J].
孟庆连,孙六合,姚俊卿,李英,乌裕袖,高希言 ;
不详 .
河南中医药学刊 , 1994, (05) :57-58
[5]   “烧山火”、“透天凉”两种针刺手法对体温和某些体液成分的影响 [J].
陆瘦燕 ;
周才一 ;
万叔援 ;
顾文聪 ;
朱汝功 ;
王卜雄 ;
不详 .
上海中医药杂志 , 1965, (09)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