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山刺槐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应的研究

被引:28
作者
胡振琪
张光灿
毕银丽
魏忠义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关键词
煤矸石山; 刺槐; 林分生产力; 生态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野外实地观测 ,对煤矸石山 9年生刺槐林分 (株行距 1 .5 m× 2 .0 m)的生长规律、生产力水平和生态效应及其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林分树高、胸径和材积具有不同的生长节律 ,树高的速生期出现最早 ,生长高峰出现在 1年生 (年生长量 1 .6 5 m) ,以后逐渐下降 ;胸径速生期出现在 2~ 4年生 (年生长量 0 .6~ 1 .0 cm) ,4年生以后便明显下降 ;材积速生期出现在 3~ 6年生 (单株材积年生长量 0 .0 0 1 m3以上 ) ,7年生以后明显下降。林分胸高直径分布的顶峰极度偏左 (偏度 SK达 0 .5 889) ,细小林木个体数量偏多 ,林分密度偏大 ,应进行间伐调整。刺槐林分具有明显减小煤矸石山渗透速率、提高持水、供水能力的作用 ,林地植树带初始入渗率为 7.4 1 mm· min- 1,稳渗率为 1 .75 mm· min- 1;而对照坡面初始入渗率高达 1 3.0 3mm· min- 1,稳渗率为 2 .1 8mm· min- 1。林分能防止矸石山酸化、增加矸石山全 N量并促进 N素的有效化 ,刺槐林地的 p H值为 7.6 8,比裸露矸石山 ( p H5 .4 7)高出 34 .7% ;林地有机质含量为 2 6 .1 2 % ,比裸露矸石山( 1 9.2 0 % )高出 36 % ;全 N量和速效 N量分别为 0 .33%和 5 2 .95 mg·kg- 1,分别比裸露矸石山高出 4 3.5 %和 2 0 .8%。
引用
收藏
页码:621 / 6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阳泉煤矸石山复垦种草的研究 [J].
冯金生,范俊娥,赵景逵,张继雷,潘满富,落荣才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370-374+421
[2]   我国煤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整治对策 [J].
韦朝阳 ;
张立城 ;
何书金 ;
赵桂久 .
地理学报, 1997, (04) :14-21
[3]   煤矸石山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研究 [J].
郭小娟 ;
贾萍 ;
刘霞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2) :47-49+94
[4]   矿区废弃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J].
苏光全 ;
何书金 ;
郭焕成 .
地理科学进展, 1998, (04) :41-48
[5]   大型露天煤矿生态系统受损研究——以平朔露天煤矿为例 [J].
白中科 ;
赵景逵 ;
李晋川 ;
王文英 ;
卢崇恩 ;
丁新启 ;
柴书杰 ;
陈建军 .
生态学报, 1999, (06) :870-875
[6]  
Bioremedi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oil with symbiotic microorganisms. Jajer D A.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arch . 1994
[7]   绿肥牧草对矸石山生态环境的改善 [J].
洪坚平,谢英荷,林大仪,金志南,赵景逵 .
农村生态环境, 1996, (04) :55-57+62
[8]   半干旱地区煤矸石山绿化技术研究 [J].
胡振琪 .
煤炭学报, 1995, (03) :322-324+225+326-327
[9]   煤矿矸石山生态系统的演替 [J].
王孝本 ;
林玉利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0, (01) :44-45
[10]   国内外煤矿区土地复垦研究综述 [J].
卞正富 .
中国土地科学, 2000, (01) :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