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可行能力:精准扶贫的政治哲学基础分析

被引:64
作者
虞崇胜 [1 ]
余扬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发展研究中心
[2]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可行能力; 精准扶贫; 脱贫问题; 扶贫事业; 贫困人口; 理论预设;
D O I
10.16637/j.cnki.23-1360/d.2016.01.004
中图分类号
D632.1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D0 [政治学、政治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0302 ; 030201 ;
摘要
精准扶贫是我国的新型扶贫理念与扶贫方式,旨在彻底解决我国仍处于贫困中的7 000多万人口的脱贫问题。然而,没有理论支撑的扶贫工作只会成为最一般的救济,而且缺乏相应理论指导的扶贫政策也存在政策扭曲的风险。以政治哲学的视角探寻精准扶贫的理论预设、理论逻辑并进行相关梳理,可以明确精准扶贫必须最终落实到提升贫困人口的可行能力上,从而使精准扶贫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得到进一步彰显,更好地推动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帮助和促进我国现行贫困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进而使我国广大民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 [J].
王国勇 ;
邢溦 .
农村经济, 2015, (09) :46-50
[2]   “共同富裕”的再思考 [J].
虞崇胜 .
同舟共进, 2011, (10) :24-25
[3]  
精准帮扶才能啃下“硬骨头”[N]. 黄俊毅.经济日报. 2015 (002)
[4]  
精准扶贫的更大功夫怎么下[N]. 刘永富,顾仲阳.人民日报. 2015 (011)
[5]  
正义的理念[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印) 森, 2012
[6]  
被证明的不平等[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德) 亨氏, 2008
[7]  
以自由看待发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 2002
[8]  
正义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美)罗尔斯(Rawls, 1988